沖床作為一種重要的加工工具,對我國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沖床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國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技術創新一直是國內沖床行業的硬傷。與國外的沖床床行業相比,我國的沖床行業在制造工藝水平上明顯落后,在技術水平和運行速度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若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采取強有力的對應措施。
在十八大召開后,隨著政權的順利交接,政策越來越穩定,經濟發展是硬道理,中央決策層的工作重點將會轉向國內的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增長首先要從我們裝備制造業來帶動,那么數控沖床將會實現快速增長的行情。
國內高端數控機床的市場需求加大,數控機床的新品頻出。數控沖床具有CNC控制系統,能根據加工方法的需要任意設定滑塊的運動方式和速度。根據市場的變動,未來國產數控沖床的發展方向預期有以下一些機型。
1、螺桿式數控沖床
適用于高精度高機能的無切削成形螺桿式伺服沖床采用油壓馬達和儲能器進行扭矩控制的形式,下死點的位置控制可達到微米級,是節省能源且有環保要求的。
2、曲軸式伺服沖床
這種沖床具有滑塊運動模式可任意設定的伺服沖床的特點,同時具有普通機械式沖床的扭矩特點,但其工作能量在低速區不會降低。
3、復動成形沖床
復動成形是無切削成形的有力手段。在冷間鍛造中的閉塞鍛造就是一個例子,是通過控制多個沖頭、凹模的動作和時間圖來達到控制材料塑性流動的目的。制品的精度和成形性可得到提高,甚至可以縮短工序數量。
4、閉塞鍛造沖床
其模具結構具有閉塞機能和協調機能。其它可節省模具裝配時配管時間的閉塞鍛造沖床可分成兩類:這些功能全在沖床里和上下油缸在沖床上而協調機構在模座上兩種形式。
5、板材鍛造沖床
隨著板材鍛壓成形的普及,要求鍛造沖床能進行拉深成形或縮短工程數,因此要求滑塊和工作臺必須帶油缸。
6、齒輪成形用沖床
用此方法加工出來的產品,加工壓力只有1300Mpa,齒形部的塌角及毛剌極小。利用復動成形對材料流動進行控制成形出來的齒輪可達JIS3~4級,這非常接近于高附加值的無切削成形。
目前我國的數控機床的技術發展還是不算非常的成熟,但是我國一直都在摸索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這樣的話就會有更好的機會進行發展,從而提高了自己的前景。
近年來,我國的沖床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國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技術創新一直是國內沖床行業的硬傷。與國外的沖床床行業相比,我國的沖床行業在制造工藝水平上明顯落后,在技術水平和運行速度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若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采取強有力的對應措施。
目前,我國的沖床企業大都缺乏自主創新意識。不能夠做到技術深入研發。這就制約了沖床的發展。若想解決這一現象,創新是關鍵,企業應加大技術扶持,在沖床產業做到發展與創新相結合,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加快沖床技術發展。由于,我國目前處在經濟欠發達的狀態,大多數企業發展戰略目光短淺,技術創新尤為緩慢。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給予支持共同促進沖床行業的發展。
沖床作為一種重要的加工工具,對我國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應當盡最大努力促進我國沖床行業的發展。
目前,據了解金屬切削機床已成為最大的產品門類,其規模3倍于金屬成形機床。未來,隨著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模具、鐵路運輸裝備、工程機械以及其他各類裝備制造業的生產規模擴張和全球產業轉移等趨勢的形成,以及相關行業對多層次機床產品的強勁需求,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金屬切削機床制造行業的快速成長。
2012年,全球切削機床產值484億歐元,成形機床168億歐元,在機床總產值中的占比穩定在73%和27%,年同比增速分別為6%和10%,切削機床增幅下降明顯。在全球主要競爭者中,日本切削機床的占比最高,達到87%;隨后的瑞士為85%,中國臺灣84%.德國切削占比為74%,與美國相同,韓國升至73%,中國降至67%;意大利切削機床和成形機床平分秋色,各占50%。
2012年,日本切削機床以124億歐元的產值和25.7%的占比繼續位居第一;中國切削機床產值降至98億歐元,占比降至20.3%,排名第二;德國產值增長12%,占比升至16.2%,位列第三;中國臺灣以7.4%的占比領先韓國(占比為6.7%)。
由于行業下游需求的增加,行業內各經濟類型企業都得到快速發展,以大連機床、沈陽機床為代表的大型國有企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行業中堅骨干;以華東數控、亞威股份、南通科技、法因數控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發展迅猛;另外,日本的山崎馬扎克、大隈株式會社、天田株式會社和德國的通快集團、德馬吉公司等在中國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中國政府已將金屬切削機床行業提高到了戰略性位置,把發展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設備和功能部件列為國家重要的振興目標之一,也將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5月,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6.8萬臺,環比增長4.6%.2013年1~5月,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30.8萬臺,同比下降4.3%。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于2013年1-5月累計進口金屬加工機床32079臺,比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1.5%.5月當月我國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量為6604臺,進口金額為7.44億美元。
有關專家預計,2015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行業工業總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金屬切削機床生產基地。
在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基礎建設增速放緩的現實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將增長的希望寄托到了海外市場上。而速度是這個行業的競爭要素,在中國工程機械走向海外、實現國際化的的過程中,并購作為能夠讓企業實現大跨度發展的手段,被認為是一條捷徑,大手筆的收購案一個接著一個,中聯并購CIFA,三一收購普茨邁斯特,徐工收購施維英……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財大氣粗形象為世人所矚目。
然而,國際化或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這些都是無法忽略的問題。輝煌的成就屬于過去,黃金十年已經成往事,現實的困難、未來的挑戰依舊存在。連續兩年多的行業低迷,究竟何時結束,目前還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點。但隨著企業處境日漸艱難,中國工程機械確實已經迎來了重新洗牌的時候。大大小小的企業不僅開始重排座次,有些更面臨著退場的危險。
“未來全球可能只有20~30家規模以上企業能活下去,企業需要差異化競爭,包括產品、銷售、服務和運營才能與眾不同地活下去。”
曾光安說,未來中國如果能走出10~15家強大的企業,中國就是行業強國。然而,競爭是殘酷的,中國工程機械能否占據一席之地,我們拭目以待。